数字中国 先知先行 会员中心 业界专访 法律法规 行业培训 电子期刊
地理空间项目网  
  首页 项目预告 招标公告 中标结果 行情监测 行业报告 行业动态 电子标书 优秀服务商 供求信息 测绘英才


 
行业分类
GP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报告 》本网视点

地理信息与国家重大建设工程
内容
    地理信息已经广泛应用在国家重大建设工程中,应用在各个领域中,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在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中
    有着“世界天梯”美誉的青藏铁路,承载着太多人的梦想,在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也创造了无数非凡的业绩。而铁路资产的管理与维护是我国多年来没有解决的问题。青藏铁路由于其特有的高海拔和低温环境,管理与维护的问题显得更为突出。
    青藏铁路开通前夕,在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主持下,立得空间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研制出了其自主创新并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测绘产品————移动道路测量系统,经铁道部检测认定合格后,成功实现了对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全程的数据采集和处理。这套系统被公认为是最快捷、最方便的基于道路的地理信息系统 (GIS)数据采集工具,在对青藏铁路的数据采集中,仅用了20小时就完成了从格尔木到拉萨段1142公里的数据采集,其内业数据处理仅用1天完成。大大减少了施工作业的各种投入(其全部投入是:作业车1辆,轨道车1辆人,外业作业员2人,司机2人,系统维护1人,内业作业员4人)。通过这次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建立起了青藏铁路可视化3D图像库,也为铁路资产管理与维护的现代化迈出了关键性一步。
    在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中
    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世界范围的问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000年,国家环保总局与国家测绘局合作开展了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遥感现状调查,在双方实现了数据共享的基础上,利用GIS信息数据编制了《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资源现状遥感调查图集》,并结合有关地貌、气象、降水以及地质、水文资料,对西部地区不同区域耕地、草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进行了全面分析。
    2002年,两局再度合作,开展了中国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遥感调查,建立了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遥感调查综合数据库,从生态环境现状的评价,到变化趋势、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的变化,以及典型地区生态环境动态走势等,都进行了分析论证,在成果共享的基础上,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为了“天更蓝,水更绿”,目前,两个部门正在进一步对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于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进行长期合作。
    在防灾减灾工作中
    地震、洪水、疫情,是人类社会必须面对的自然灾害。近两年来,地理信息系统多次为抗震救灾指挥提供地形、交通、居民地等方面的参考信息,同时在灾后损失评估中为有关机构和专家提供了较为详细的区域地理信息,为灾后重建提供了宝贵的决策依据,确保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由多部门共同研建的防汛气象信息服务系统,在1998年的抗洪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抗洪救灾的紧要关头,这个系统及时向国家有关决策部门和受灾省政府提供了受灾地区准确的洪水态势图、淹没范围数据和受灾地区的损失评估数据;因为系统中的GPS自动监测系统报出了精确的数据,国家防总的领导和专家才作出果断的决定:错峰!将长江和荆江两峰错开,既保住了隔河岩大坝,又保住了荆江大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得以保障。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字数400字以内)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以上网友评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地理空间项目网观点
·地理空间项目网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机构链接: 自然资源部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国家遥感中心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网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中国测绘学会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