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新沂市高度重视对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探索出了“以图管理、以牌定界、依法处理、公众参与”和“一个责任制、两个网络建设”的基本农田日常管护模式,夯实了保护基础,实现了“管理网络化、手段信息化、监督社会化”,促进了基本农田保护区数量、质量和位置的进一步确定,有效地保护了子孙后代的“饭碗田”。
一是三级负责,五级联动.实现管理网络化。新沂市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突出“线连网结、三级负责、五级联动”的网络管理新模式,市、镇、村三级层层签订了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管理责任状,形成了市、镇、村、组、户五级联动的基本农田管护责任制度。按照基本农田保护“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原则,市长、镇长、村民委员会主任为本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市国土资源局局长、镇国土资源所所长为基本农田保护直接责任人,市和镇、镇和村、村和组层层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状,明确各级管护的职责和任务。村委会向农户下发《基本农田保护通知书》,使农户明确了在基本农田管护工作中应当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全市共签订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管理责任状2 7 5 0份,发放农户基本农田保护通知书1 9万份。每年底,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各镇基本农田的保有量、网络建设、动态监测、保护标志以及有无违法占用耕地等情况进行检查,实行百分考核。凡发现有违法占用基本农田现象的,对分管领导实行一票否决,主要领导给予通报批评;对保得住、抓得实的单位给予主要领导和分领导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并作为年终评优评先的依据。该市还聘请了在职的村委会主任或退休回村的老干部或退休的村干部为基本农田管护员。该市国土资源局定期对兼职管护员进行业务培训,发放聘书,签订基本农田管护合同,发给他们所辖范围内基本农田现状图及规划图,明确管护范围及职责,制定基本农田管护奖励制度。对聘请的管护员以管护的基数、工作的态度,按每年每亩O.1元的标准给予奖励;对不是管护员能及时举报破坏基本农田行为的个人,经调查属实的,给予1 0 0元奖励,并为举报人保密;对监管不力的管护人员,解除聘任合同,取消一切奖励。全市共聘任基本农田管护员2 5 9人,其中专职管护员182人,兼职管护员77人。
二是以图管地,以证用地,实现手段信息化。在基本农田保护方面,新沂市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建立基本农田保护信息系统,实现对基本农田的动态监控。与四川省成都测绘院合作完成了全市土地利用调查,制作了现势性较强的电子图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运用科技手段制作成电子图件,形成了较为先进的电子文档,建立了电子台帐,可以快捷地查找出每一块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详实资料,提供了对保护片的图形、属性编辑功能,通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直接生成年度基本农田保护区数据,可以方便地调整和管理基本农田保护区片块。在基本农田保护区信息查询上实现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一体化,实现方便快捷的查询出包括村别、片块编号、面积、地类、监管员、联系电话等信息,还可以完成对保护区指标的动态管理,即重点工程拟占用保护区数据处理、城市规划拟占用保护区数据处理、补划保护区的数据处理、未批占用保护区的数据处理、已批占用保护区数据处理。在农地分等定级的基础上,加入农地等级数据,将耕地保护的概念从单一的数量指标扩展到质量指标。在电子台帐的基础上,该市还绘制基本农田保护动态监测图,实现以图管地,同时建立了一整套基本农田保护资料,即室内有资料,室外有标志,管理有专人,文、图、表、簿、册齐全,为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
三是设立标志,公众参与,实现监督社会化。新沂市在基本农田保护方面,充分发挥公众的社会监督作用,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基本农田保护的法律政策,营造出“人人关心基本农田、人人保护基本农田”的良好氛围。其次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基本农田保护暂行办法》和《基本农田保护管理责任制》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实现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管理基本农田的方式。第三设立了三级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全市制作镇级的基本农田保护区标志牌16个,村级标志牌250个,按基本农田保护区片块的数量,设立保护标志牌1800块,并埋设在显要位置。标志牌上摘要标出《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有关条款,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及所在镇四级监督举报电话,在田块牌上还标出管护员姓名及管护范围,明确所辖区域内基本农田的面积、四至、职责以及主要管护措施。第四建立健全了基本农田管护动态监测制度,实行定期监察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市局每月巡查一次,镇所每周巡查一次,管护员每两天巡查一次,及时反馈信息,发现占用和破坏基本农田的现象及时制止或举报,将破坏基本农田保护区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自实施网络管理制度以来,不断地收到各类举报信件和电话,其中管护员的举报占总量的8 O%左右,管护员的监督管理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发现的问题得到了及时地解决。
通过“三化”管理,新沂市基本农田保护区达到了定数量、定质量、定位置的“三定”目标。定数量,按照国务院规定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耕地面积8 0%的要求,对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进行核准,即每一块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耕地面积、林地面积、其它农地面积进行逐块核实,掌握基本农田保护区各地类的准确面积。通过核实登记,全市共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1800片,面积116万亩,基本农田保护率达85.3%。定质量,确保将连片优质耕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进行保护。该市把4个国家投资、三个省投资的土地整理项目优先安排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如国家投资的瓦窑镇土地整理项目1.3万亩,就安排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不仅新增耕地达2213.4亩。另外将通过土地复垦开发整理新增加的优质耕地10400亩划入了基本农田保护区,将原先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近8700亩非耕地置换出来,而且,提高了该区内的排灌能力,实现了能排能灌,大大提高了耕地的产出率和基本农田质量。定位置,对基本农田保护区实行图上确定范围,实地划定区域。在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的拐点位置,埋设基本农田保护界桩,并按《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规定在主要交通沿线、城市和村庄、集镇周边集中连片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设立明显的保护标志,向社会长期公告,确保不被非法占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