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中国 先知先行 会员中心 业界专访 法律法规 行业培训 电子期刊
地理空间项目网  
  首页 项目预告 招标公告 中标结果 行情监测 行业报告 行业动态 电子标书 优秀服务商 供求信息 测绘英才


 
行业分类
GP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报告 》本网视点

不辱历史使命 铸就世纪辉煌
内容
  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自1992年4月3日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已整整16个年头,从2003年开始蓄水发电通航后的情况看,三峡工程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综合效益开始显现,完成库区百万移民搬迁安置的历史任务已胜券在握,库区建设与发展的路子越来越宽。
  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在移民,移民工作的重点在重庆
  按规划重庆库区需动迁移民113.8万,搬迁两座城市、7座县城、101个集镇、1397户工矿企业,复建大量的房屋和港口码头、公路、桥梁、邮电通讯等专业设施,同时还要完成文物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和移民后期扶持任务等,主要淹没实物指标占全库区的85%。为了破解三峡百万移民这道“世界级难题”,重庆市确立了“立市之本”的战略定位,提出了“富民兴渝之要,城乡统筹之重”的指导思想,把搞好移民工作放在未来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大格局中进行统筹规划,放在开发三峡、振兴重庆的总体战略中去组织实施,坚持以移民为先,以移民为重,举全市之力,勇于探索实践,加快推进移民迁建安置,顺利实现了一、二、三期移民的阶段性目标任务,满足了三峡工程分期蓄水的需要。过去的10年不仅完成了举世瞩目的百万移民搬迁安置的主体任务,而且孕育和创造出可歌可泣的三峡移民精神。重庆直辖的10年,是三峡移民搬迁安置取得显著成就的10年,是三峡库区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的10年。
  按规划展开大规模移民工程建设,库区城乡旧貌换新颜
  重庆直辖10年来,累计完成移民工程建设投资439.7亿元,建设搬迁了两座城市、6座县城、76个集镇,复建各类房屋3111万平方米。如今的三峡库区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延绵伸展,一座座桥梁飞架南北,展示在世人面前的是布局合理、功能配套、具有现代化风貌的新城镇;库区的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大大改善,通信设施升级换代,供水、供电、供气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移民搬迁安置有序推进,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重庆库区已累计搬迁移民102.4万人,占规划搬迁人口90%,比规划流程提前11个百分点,其中外迁移民l6.16万人,其中政府组织集中外迁9.5万人、市内集中外迁4.2万人、移民自主分散外迁2.4万人。外迁移民人均占有耕地l亩左右,人均住房面积27平方米,生产生活环境比搬迁前有较大改善。库区大多数农村移民人均耕地达到了安置标准,生活用房质量明显提高,房屋以砖木或砖混结构为主,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1平方米,比搬迁前增加10余平方米。库区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5平方米,比搬迁前增加10平方米左右,电视、电话普及率大幅提高。移民后期扶持力度加大,解决移民就业和劳动力转移取得明显成效。
  库区经济结构调整取得实效,特色支柱产业逐渐形成
  重庆库区已累计完成淹没工矿企业结构调整1392户,库区工业结构逐步优化,通过抓住对口支援等有利条件,一批国内知名企业和名优产品落户库区,嫁接改造了库区迁建企业,培育了一批优势企业,成为库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库区移民安置区已建成一批优势企业,成为库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库区移民安置区已实施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建成一批优质高效的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高效生态农业正在成为移民安稳致富的重要途径。以旅游业为重点的库区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一批旅游景点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不断提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库区县域经济的发展,目前,国家专门制定的《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正在加快实施。
  “青山绿水工程”加快实施,库区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按照国家和重庆市关于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规划,库区工业污染防治力度加大,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93%,饮用水源保护得到加强。水环境项目建设进度加快,50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和32座城市垃圾处理场已投入运行,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70%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0%以上。完成6l个重点工业污染项目治理,在291艘船舶上安装了SBT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农村面源污染防冶力度加大,次级河流污染综合整治稳步推进,三峡水库水面漂浮物清理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完成库区周边绿化带建设89万亩,占规划任务的67%。一期移民培肥工程顺利推进,二期地质灾害防治任务基本完成,三期崩滑体和坍岸应急项目完成治理109处,完成移民迁建区高切坡冶理1472处,建成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点79处、群测群防监测点1591处。156米水位蓄水后,长江干流、支流水质总体保持在二类和三类水平,库区水库管理工作正在逐步规范和加强。
  目前,库区各地正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四期移民迁建促进库区建设与发展为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早日在西部地区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字数400字以内)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以上网友评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地理空间项目网观点
·地理空间项目网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机构链接: 自然资源部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国家遥感中心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网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中国测绘学会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