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已把加强城市地质灾害研究列为21世纪初的重要工作,借助GIS编制美国主要城市地区多种灾害的数字化图件,这种做法与西欧国家的城市地质工作的总趋势一致。其中,美国科罗拉多州格伦伍德斯普林市的城市地质灾害评价项目最具代表性。由于该市位于山区河谷地区,崩滑流地质灾害制约着城市的发展,为此,城市规划部门委托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开展了GIS地质灾害易损性和风险评价编图研究,最终按14种土地利用适宜性等级,对评价区进行了土地利用区划,圈出了未来城市发展的适宜地段和高风险区,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城市整体化决策支持系统”。
加拿大 加拿大地质调查局(GSC)在其26个主要城市开展了城市地质计划(WWSEP),开发出能够对地球科学信息进行编辑、处理和显示的计算机系统,该系统可以为计划制定者、工程师和政府管理人员提供必需的地球科学信息,实现了城市中心地区的有序和高效发展。加拿大共编辑了主要城市地区的11万个钻井记录。为整理这些数据,建立城市岩土数据库,成立了城市项目处,负责数据库的建设。目前在渥太华、温哥华、圣约翰和多伦多地区,岩土数据已经综合到GIS系统,并完成了各类地图的数字化,绝大多数数据库转化为电子格式,并且在网站上专门开辟了城市地质专栏。
澳大利亚 1996年,澳大利亚地学机构(AGSO)实施了一个“城市项目”,其目的是减轻澳大利亚城市社区的地质灾害风险,提高城市社区安全,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项目”以昆士兰为中心,开展了一系列试点研究,以研发城市地质灾害填图与评价的科学方法与技术,并向全国推广。凯恩斯市作为首座多灾害试点研究的城市,面临的主要地质灾害风险包括地震、滑坡、洪水和飓风。凯恩斯城市项目研究人员分别完成了上述地质灾害风险编图工作,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凯恩斯城市社区综合性地质灾害脆弱性图。
德国 德国是最早开展城市地质工作的国家之一。20世纪90年代,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德国地质调查局将工作重点由矿产勘查转向环境调查研究,主要开展了城市及其周围地区的环境地球化学调查、污染评价;垃圾场污染的调查、评价及污染监控、治理等环境地质工作;建立了城市行政机关、地质调查所的综合数据库,并获取广泛的其他地学知识,为城市规划建设和地下水利用服务。同时,德国还与其他国家,如泰国、印度尼西亚、尼泊尔等开展了广泛的技术合作,为这些国家的城市环境地质规划提供技术支持和经济援助。
荷兰 荷兰在土地利用规划中,注重自然潜力和限制条件。荷兰地质调查机构与本国土壤调查所、应用地球科学研究所合作进行基于GIS平台的数字化的各种区域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填图工作。环境地质图的比例尺主要是1∶5万和1∶25万,是根据用户需求和现有的数据进行生产的。环境地质图的主题有水文地质系统、草地土壤稳定性、适宜于储存核废物的盐丘构造、适宜于地下构筑的深层黏土层性质、地热能的开采与储存、工业建材、受开挖影响的地貌脆弱性、地下水遭受硝酸盐污染的脆弱性、地下水水位波动、由于地下水开采易于发生土壤下沉的敏感性、建筑场地选址、城市扩展的区域地基深度等。荷兰大约有200个城镇进行底土技术质量编图并建立基础地学信息数据库。
中国 1989 年,中国在100余座城市中开展了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的综合勘查、地质论证、供水勘查、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勘查等方面的工作。在北海、三亚、秦皇岛、汕头、石家庄、桂林等38个城市开展了为城市规划决策服务的综合评价工作。于1988、1995年分别出版了文集《中国沿海洼地的城市地质学》、《中国浙江省宁波市的环境和城市地质学 城市规划主题图编撰中的原则和方法》,但目前尚缺少权威性的综合调查研究成果。
当前,“数字城市”作为“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社会和政府关注的焦点。同时,中国制定了城市灾害防治计划和防治目标以及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完成了北京、天津、上海等重要城市的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评价,计划在2010年前,完成100座重要城市的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工作。我省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了城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评价工作,先后开展了阜阳、合肥、芜湖、宿州、铜陵等城市水工环地质勘查以及蚌埠、淮北等城市的供水水文地质勘查,为城市的发展规划和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