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省降雪降水量大持续时间长
根据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提供的最新数据,今年1月份以来,全国多个省份遭遇特大雪灾,降水量超过50年一遇甚至百年一遇。南方一些省份遭遇了半个世纪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影响程度最严重的雨雪冰冻天气,给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为什么我国还会发生如此大规模的降雪和低温天气?
拉尼娜现象下的大气环流异常是祸首
据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贵名介绍,与多年相比,今年这场暴风雪最大的特点就是雨雪天气过程时间间隔短。他说:“三九天雨雪天气频发并不少见,但是今年15天之内发生了三次过程,几乎一星期一次,而且每次都是持续时间较长的大范围的降雪,这在历史上是比较罕见的。”
“造成近期大范围强雨雪天气的直接原因是大气环流异常。”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说。他分析,从中短期大气环流演变上来看,今年入冬以来冷空气比较频繁,暖湿气流活跃。尤其是1月份以来,中高纬度的环流以经向型为主要特征,冷空气活动频繁。此外,副热带系统偏强,较常年同期的位置偏西偏北,有利于把南方的暖湿气流向北输送。一方面是北方的冷空气很活跃,另外南方的暖湿气流又源源不断向北输送,冷暖气流交汇的位置主要位于我国中东部地区,为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创造了的环流条件。
今年大气环流异常与正在赤道中东太平洋发生的拉尼娜事件有关。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李维京介绍,从气候变化上来看,目前赤道中东太平洋上海温偏低,是拉尼娜现象的表现形式之一。统计分析表明,强拉尼娜事件发生的当年冬季和次年春季,中纬度大气环流的经向度可能加强,即冷空气活动频繁,易造成我国北方和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偏低,长江以北地区降水偏多。
为什么今年大雪迟迟不肯“退去”?专家们将其原因归结为大气环流的稳定。正是由于这段时间大气环流稳定少变,西南暖湿气流和冷空气一直持续在北纬30度附近。
影响我国的冷空气主要有几种:一是冷空气团是从极地方向过来,如蒙古国、贝加尔湖方向,冷空气较强,主要以大风、降温过程为主。二是冷空气团从西伯利亚方向过来,也会带来大风降温的天气,但强度不如前者。还有一种,是从西路过来的冷空气,比如从冰岛起程,经欧洲地中海,自西向东而来,这类冷空气容易带来大范围的降雪过程。
专家认为,我国今年连续出现降雪过程,就是由于从西路来的西南暖湿气流,与东路贝加尔湖以东的冷空气在黄淮、江淮、江南北部一带相遇,再加上黄淮一带暖湿气流比较活跃,容易出现大的暴雪天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