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特别策划的土地执法专项行动。这是一次效果独特的土地国情教育。这是一次提高国土资源系统行政能力和队伍素质的拉练。这是一次动员全社会共同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尝试和努力。这是一次探索土地管理长效机制的扬帆起航。
于2007年9月发起的全国土地执法百日行动,就像一场成功阻击后吹响的集结号,引领我们投入更加持久和繁重的土地执法战斗。
百日行动尽管只是行动百日,但已经成为我国当代土地管理事业的一个“品牌”,成为我们国土人的一个光荣,已经产生并将继续产生强大的行业效应和社会效应,意义深远。
面对危机和忧患的主动出击
在正处于加速转型期的当代中国,没有哪一个问题,比土地问题更加复杂艰难,影响深远。
仅举一例。2007年年中,国土资源部第七次卫片执法检查结果表明: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全国90个重点城市中,有11个城市违法用地的面积超过1万亩,有17个城市违法用地宗数占新增建设用地宗数的比例超过80%,有8个城市违法用地占新增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超过80%。
沉重的数据告诉我们:尽管经历了2003年开始的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尽管一直在持续不断地展开不同层面、不同规模的土地执法行动,其间还颁布了一些“国”字号文件,这些活动和措施,确实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土地违法违规问题远未如人所愿,得到有效遏制。土地执法形势依然严峻
比执法形势更令人揪心的,是一些地方一些同志对这一严峻形势的漠然和无所作为。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对土地违法违规问题心知肚明,但由于土地问题涉及复杂的权益关系,涉及一些大的制度安排;也由于土地管理的一些基础工作还很薄弱,管理机制、体制等方面还不完善,人们对久治难遏的土地违法违规局面普遍持有等待观望和无可奈何的心态。另一方面,一些人甚至错误地认为,土地违法是“因公违法”,土地违法违规法不责众,违法案件高发是经济快速增长的必然代价。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据闻,面对土地执法者的质问,有的地方政府官员甚至放言:“别的方面的违法,我不敢。土地违法,我认了!”“土地执法者,向我开炮!”其态之张狂,其理之歪斜,莫若于此。
对违法违规用地的危害,有如下经典归纳:其一,造成土地供应总量、结构和时序的失衡,扰乱了正常的土地供应秩序,影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其二,征占的大多是优质耕地,直接对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目标造成威胁,任其发展下去,将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其三,危及社会的和谐稳定、长治久安,违法违规用地肆意蔓延,在农村,严重侵害了广大农民的权益,在城市,引发众多产权和经济纠纷。其四,在一些地方,政府不但没有履行切实保护耕地、依法依规用地的职责,反而成了违法违规用地的主体,政府的形象受到质疑和损害。长此以往,国家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受到挑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也将削弱
法制废弛、纲纪松懈的用地环境,也许可以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但这绝对不是一个国家追求现代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轨和坦途。种种事实表明,对年轻却饱经沧桑的新中国土地管理事业来说,严格土地执法,已经成为牵动土地管理乃至国民经济全局的一个“急所”。
“在土地问题上,我们绝不能犯不可改正的历史性错误,遗祸子孙后代。”中央领导的警训,如金石掷地,铿锵有声。在严峻的土地执法形势面前,相关行政职能部门不能无动于衷,无所作为。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的提议下,国土资源部党组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决定集中开展全国土地执法百日行动,以坚决遏制违法违规用地的势头。
百日行动,是国土资源系统直面危机和忧患的一次坚决出击。
成效超出预期的执法行动
百日行动启动之初,人们心中揣着不少问号:多年来,各种不同的执法活动、运动,一次比一次严厉,却好像总难逃脱“雷声大、雨点小”的结局。违法违规用地问题盘根错节,区区一百多天能够解决多少问题?体制、机制不完善,法律制度不健全,发展冲动难抑制……这些深层次问题若不解决,仅仅是行动百日,能取得多大的效果?开场大张旗鼓,检查声势浩大,到了处理时,会不会又走过场?
面对种种担心、猜疑,百日行动用行动作出了有说服力的回答。
在程序设计上,百日行动部署缜密,环环紧扣,前后分为三个阶段:自查清理阶段,充分利用卫片执法检查等工作成果,对土地违法违规问题进行全面清理,以层层发动的工作方式,摸清了三类违法违规用地的底数;查处纠正阶段,对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查处到位,对清理出的管理不规范问题,采取措施,坚决予以纠正,派出15个互检互查组,赴各地进行认真的检查;督察整改阶段,针对清查各类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中暴露出的管理问题,举一反三,制定以完善制度和程序、明确执法责任为重点的整改方案,圈定了一批重点地区和典型案件,同时表彰了一批正面先进典型。
在具体执行上,地方政府部门鼎力支持,不少地方政府领导亲自挂帅,各相关部门协助配合,国土资源系统不遗余力,深入一线,靠前指挥,真抓实干,九个国家土地督察地方局全力以赴全程督察,广大干部职工众志成城,使得百日行动方案变成了行动、变成了结果,达到了预期目标。
百日行动的首要目标,就是查清三类违法用地的实际情况。曾有人担心,自查清理阶段的数据上报汇总会成为一场公开的“数字游戏”。百日行动严明纪律,明确统计口径,从上到下拉网式清理,认真审核,尽最大可能保证了最终统计数据的可靠。百日行动基本摸清了“以租代征”、违反规划扩大工业用地规模和未批先用三类违法违规用地的底数。初步统计,三类违法违规案件3.1万多件,涉及土地面积336.4万亩,其中“以租代征”32万多亩,违规扩区设区大约107万亩,未批先用先占大约197万亩。
在百日行动中,人们记住了掷地有声的八个字,那就是,对触目惊心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必须坚决“扭住不放,一抓到底”。曾有人担心,百日行动上热下冷,普通老百姓不关心、不参与。百日行动明确,重心下移,靠前指挥,加大向基层政府、村级组织和人民群众宣传教育的力度,调动了县(市)、乡镇政府、村级组织和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有人担心,百日行动会是国土资源部门唱“独角戏”,势单力薄,孤掌难鸣。事实上,百日行动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形成了国土资源系统内部上下协作,国土资源部门与公安、纪检、监察、司法等相关机关和部门协调配合、联合办案、并肩作战的良好执法局面。百日行动共立案查处2.67万件,立案率达85%。罚款和罚没非法所得接近20亿元,没收地面建筑和拆除非法建筑物2000多万平方米。尤其是本着既处理事又处理人的原则,各地已经移送纪检监察机关3788多人(其中处级以上干部113人),已经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2317人(其中处级以上干部100人),而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达2740人,已经追究刑事责任的337人。评论者一致认为,这次动了真格,力度空前。
实践表明,百日行动不仅是一场卓有成效的土地执法运动,意义更为深远的是,百日行动将土地执法制度化、长效化的工作向前大大推进。
人们尤其对百日行动“既处理事又处理人”的空前力度印象深刻。不过,百日行动没有仅仅停留在一般性的查处违法层面,而是对正反两方面的典型进行了深入的发掘和剖析。通过百日行动,各地发现和树立了一批严格土地执法监管、创新土地执法机制取得突出成绩的正面典型,有107个县、市作为依法依规批地用地的先进单位受到通报表扬。同时,全国划定了58个重点整改地区和251起典型案件。其中,国土资源部直接督办12个重点地区和37起典型案件。
共同承担土地管理责任的成功实践
随着百日行动的深入,一批制度性的成果初步形成。江苏省推行重大案件联合查办制度,省国土资源厅与省监察厅采取联合查处、联合挂牌督办、联合问责、联合督察的形式,有力地遏制了土地违法势头。山西省晋城市积极构建土地执法监管长效机制,从预防、发现、制止、查处等各个环节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经国土资源部系统梳理归纳,百日行动中,各地围绕查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已经形成了19项制度。这些形式不同的制度性成果,为探索土地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积累了经验。
对一些地方政府来说,百日行动像是一剂良药,促使他们更快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百日行动中,随着部门的执法监管行动上升为政府主导的全局性的执法行动,特别是决定对一些违法严重的地区进行重点整改,对一些重大案件予以曝光、查处后,曾经一意孤行的一些地方政府如梦方醒,开始自觉接受科学发展观的“洗礼”。
2007年12月24日,作为百日行动第三阶段的重要安排,国土资源部召集已被圈定并直接督察整改的12个全国土地违法违规重点市、县、区的政府负责人赴京汇报。“震动极大”、“对宏观调控政策理解不深”、“全局观念不强”、“法律观念淡薄”、“未能确立正确的政绩观”、“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些地区的政府负责人,以带有强烈反省色彩的词语,表示了要深刻吸取教训的态度。不少地方的党政主要领导表示,经历了百日行动之后,思想认识发生了重大转变,一定要认清现实,自觉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否则,无路可行。一位地级市市长表示,从眼前看,因为整改我们可能会付出一定代价,但从长远看,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增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从根本上维护好群众的长远利益。
对国土资源部门自身而言,百日行动也是一次极大的锻炼和考验。短短百余天时间,全国各地,系统上下,团结紧张,精神抖擞,管理效能、监管力度都大为改观。不少基层同志反映,只是百日,变化明显。从原来跟着上级走,到自觉地向前走;从应付地做规定动作,到积极地创造自选动作;从按部就班到超常努力;从畏难厌战、信心不足到振奋精神、全力以赴。正是这种认识上的转变和提高,成为百日行动取得最终成功的重要保障。
不同寻常的行动,带来不同寻常的震慑力和影响力。百日行动取得的成果,超出了人们的预期。百日过去,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全社会对耕地保护和土地执法监管的共识大大提高;会同其他专项行动,开始有效地遏制土地违规违法行为的蔓延势头;为进一步采取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的土地监管措施,赢得了时间。百日行动,已经成为国土资源系统增强土地执法权威、完善土地管理制度的重要契机;百日行动,在有效遏制土地违法违规行为蔓延势头的同时,开展了一场卓有成效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政策宣传教育活动,是一次成功的全民普法运动;百日行动,不是国土资源部门孤军作战,而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全局行动和多部门的联合行动,它有力地促进了各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始营造起资源共管、责任共担的新局面。
特别难能可贵的是,百日行动引起了全社会尤其是广大农民群众和新闻媒体的强烈反响。人民群众、舆论监督成为这场土地执法的强大后盾。
百日行动期间,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中央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流媒体,包括我们中国国土资源报等专业报刊集中开设专栏、专题,对百日行动进展进行了广泛报道。互联网上相关的信息和文章不可胜计,对百日行动表达拥护和支持的信件,雪片般地从全国各地飞往百日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山西省一名村干部来信说:“我作为基层的村干部,非常关注百日行动的每一个信息披露。特别是每月搞一个新闻发布会和在每个阶段搞一个动员会,都给关注土地工作的群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带来极大的震撼。”一些农民在来信中满怀期盼地表示:“我们终于等来了这一天,人心很振奋,希望能有更好的消息。”有的村民在来信中举报了当地乡村干部未批先用、乱占基本农田建工厂的行径,他们希望百日行动予以查处,还百姓良田。他们说:“听了国土资源部领导的讲话,我们非常高兴。压在我们心头的大石头终于有盼头搬掉了。”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起点
对于实现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严而又严地管理国土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些目标来说,土地执法百日行动在以前的工作成绩基础上,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那就是要严格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依法用地、依法管地的新机制。
百日行动开展过程中,不仅集中暴露出当前土地执法存在的问题,还暴露出了土地管理制度建设方面的一些深层次矛盾。比如,自查清理出的未批先占土地面积中,涉及大量国家和省级重点建设项目。比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已经远远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等等。人们越来越坚定不移地认为,百日行动之后,探寻治本之策,构建长效机制,迫在眉睫。
应当说,百日行动的决策者和组织者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和清楚的安排:一方面把违法违规用地的情况摸清楚,并坚持依法依规、区别情况、从严处理,确保案件查处到位;另一方面,立足于从管理上查找原因,理清改革、改进工作的脉络,通过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为下一步加强和改进土地管理开辟道路。核心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常态管理,为建立土地管理的长效机制创造良好的工作态势。温家宝总理在国土资源部百日行动专报上的重要批示中指出:“百日行动做得很好,要再接再厉,把最严格的土地管理经常化、制度化。”这既是对百日行动的充分肯定,又指明了土地管理未来的发展方向。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完全可以说,百日行动是不断向前的我国土地管理事业发展路途中的一个新的起点。
百日行动远不是一帆风顺,万事东风。它在对违法违规用地问题的涤荡过程中,也有重重关山,也有碰撞和冲突。整改如何完全到位,制度建设长路漫漫……这些,都是对如何巩固百日行动成果的艰巨考验。百日行动中,也暴露出国土资源部门一些自身的问题。与现实的需要相比,在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以及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适应。国土资源部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还不够自觉,新的思路、新的举措还不多。当务之急,必须克服安于现状的思想,增强忧患意识;克服畏首畏尾的情绪,增强攻坚克难的信心;克服狭窄视野的局限,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
在2008年1月21日的百日行动总结电视电话会议上,徐绍史部长明确要求:“一定要抓住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利机会,一鼓作气,一抓到底,继续巩固百日行动的成果,扩大百日行动的成效,进一步做好土地执法监管工作。”党的十七大报告旗帜鲜明地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依法、有序、科学、高效利用土地的基础之上。百日行动正是国土资源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百日行动用扎实的工作、辛勤的汗水,为科学发展观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落地生根,培上了一抔新土。
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有一个过程。没有人企望一个百日行动,就能解决土地执法、土地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没有人幻想行动百日,就可以一劳永逸。但我们可以借百日行动之威势,在全社会高扬科学用地、依法节约集约用地的旗帜。百日行动吹响了构建严格土地管理长效机制的号角,开启了国土资源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起点。这,或许正是百日行动带给我们的最大财富。
构建耕地保护共同责任,走节约集约用地之路,土地执法更严、更硬,使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化、经常化……百日行动留给我们的课题多多,任务多多。让我们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坚定不移地向前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