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职业教育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近年来,随着测绘工作服务领域的不断拓展,测绘单位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长,测绘职业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令人欣喜的局面。与此同时,测绘科技的日新月异,使得测绘工作对从业者的知识结构与综合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测绘职业教育模式转型的问题也日益凸出。本文对此谈些看法。
一、测绘职业教育的现状
近些年,测绘职业教育有了长足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测绘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无论生源质量还是生源数量都在逐年攀升,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
二是以往不曾开设测绘专业的院校,面对测绘专业毕业生宽广的就业市场,相继增设了相关测绘专业,成为测绘职业教育的新生力量。
三是现已开设测绘专业的大专院校,纷纷加大了专业建设的力度,促进了测绘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四是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与培训机制逐步建立并更加完善。测绘职业院校除搞好全日制中专与专科教育、各种层次的函授教育外,还积极面向测绘单位开展生产一线作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岗位培训等工作,以不断满足测绘单位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可以说,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测绘职业教育园地已五彩纷呈,特别是测绘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使得测绘中等职业教育与测绘高等职业教育的布局逐步趋于合理,而且,中高职并举的格局已基本形成。
就测绘职业院校而言,加强教学基础能力建设,不断拓宽社会服务面,是近年来谋求发展的主要举措。
第一,注重实训基地建设。各院校都把实训基地建设作为学校建设和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有的院校除自身拥有实训基地外,还在测绘系统或测绘行业的生产单位建立了教学实践基地。通过在实训基地或教学实践基地的实习和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以及毕业后适应测绘生产的能力大大增强。
第二,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近年来,从事测绘职业教育的各院校大都采取选送专业课教师到测绘生产、测绘科研单位进修学习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这些做法,也进一步提高了专业教师组织测绘生产的能力,提高了毕业生适应测绘生产的能力。
第三,积极拓展就业市场,拓宽教育服务领域。各院校都十分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并通过各种措施不断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拓宽学校的社会服务面。目前,测绘职业院校的毕业生除服务于测绘系统外,还广泛服务于城建、海洋、油田、煤炭、地质、交通、水利、房地产等相关的测绘行业。
二、对测绘职业教育模式转型问题的思考
测绘工作服务面的扩大,为测绘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测绘生产对人才的需求已使测绘职业教育模式悄然发生着转变。这种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7个方面:
(一)培养目标从“偏重理论知识”转向“重视就业技能和发展能力”。过去,由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没有明确的定位,有些开办测绘职业教育的院校搬用“学科型”教育的培养目标,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性教学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出现了毕业生到工作单位后不能尽快适应岗位工作的现象。
经过几年的改革与实践,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日趋明朗。作为面向测绘生产输送作业人员或基层技术管理人员的测绘职业教育,必须淡化“学科型教育”的概念,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适应测绘生产的能力,这已成为广大测绘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不仅如此,测绘职业教育还应适当考虑学生的基础知识教育,为学生的长期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的需要。
(二)培养方式从“学校是核心,全日制教学是主体”转向“学校与企业合作,实施灵活的弹性学制,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培养目标的转变,决定了测绘职业教育必须采用全新的培养方式。过去以学校为核心、以全日制教学为主体的培养方式容易造成教育与生产实际的脱节,应予改革。改革的出路有三:
一是实行校企合作。这样,测绘职业院校每年可安排一定数量的学生到生产单位进行专业实践,使学生熟悉测绘生产的过程,真刀真枪地得到锻炼,也可安排专业课教师到生产单位进修、学习,进而了解测绘生产状况及测绘生产对技能型人才知识与能力的需求情况,为有的放矢地组织专业课教学打好基础。可以说,校企合作是测绘职业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必由之路。
二是实行弹性学制。这样做,可以进一步加强院校与测绘用人单位的联系,可以解决传统学制下测绘职业院校与测绘用人单位之间相对封闭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不论对测绘职业院校还是对测绘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都非常有利。
三是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测绘职业院校不但要抓好学生的职前教育,还可根据测绘单位提供的质量标准,面向生产一线开展不同层次的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测绘从业人员适应测绘科技进步的能力,不断满足测绘单位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三)教学内容从“以校内课程为主,重视学科性”转向“以专业领域建设为基础,重视校内学习与工作经验的一致性,就业导向重于书本知识”。测绘职业教育的任务,就是要为测绘生产单位提供有力的人才服务,因此,测绘职业院校必须密切关注测绘生产的现状,必须打破过去“以校内课程为主,重视学科性”的教学模式,做到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适应。
这就要求测绘职业教育要紧密结合测绘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专业领域建设——生产单位普遍运用的新知识、新技术要在教学内容中有充分体现,同时,要配备数量足够的、与生产单位作业水平相当的仪器设备和软件系统,以满足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需要。
(四)学习方法从“书本学习为基础”转向“教室与实习地点相融合,注重工学结合,通过就业增加学习动力”。根据测绘生产的实际需要培养技能型人才是测绘职业教育必须坚持的办学思想。因此,对学生来说,过去以教室、图书馆和实验室为学习地点,以书本知识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测绘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要转变以往的学习方法,不断增强服务测绘单位的本领。
(五)教学评估从“重知识考试,重学科标准”转向“重就业能力,重社会评价”。测绘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及教学内容等方面的转变,必然要求教学评估内容与评价方式随之转变。今后,测绘职业教育的教学评估应主要立足于对学生就业能力的评价,也就是看学校的教育教学是否按照测绘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来组织实施,看毕业生的知识水平特别是技能水平是否真正达到生产单位的要求、达到上岗作业的标准。教学评估不仅要注重校内评估,更要注重社会评价——测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知识与技能,以及适应测绘工作能力的评价,应成为评判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
(六)证书制度从单一的“学历证书”转向学历与职业资格的“双证书”制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从1999年起,在全国城镇已普遍推行劳动预备制度。规定指出:从事国家和地方政府以及行业有特殊规定职业(工种)的,在取得职业院校毕业证书或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同时,还必须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国家劳动预备制度的推行,要求测绘职业院校在搞好学历教育的同时,还要依据有关规定,为将要毕业的学生组织测绘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为学生毕业上岗做好充分的准备。
(七)教师资格:对专业教师的要求将从单一的“知识理论型”转向“双师型”,重视聘请行业内技术骨干或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今后的测绘职业教育,将不再单纯要求专业课教师具有胜任教学工作的足够的理论知识,更注重他们的专业实践和传授技能的水平。作为测绘职业院校,要不断加强 “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为专业课教师的学习进修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聘请测绘行业内的技术骨干或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将成为促进测绘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因为,业内技术骨干或专家对测绘科技的进展情况、测绘单位的生产现状,以及测绘单位对人员素质与能力的要求等都有较为深切的了解,聘请他们作兼职教师,将使专业课教学的针对性大大增强。这一举措,将为测绘职业教育的发展增添新的生机与活力,也将从新的渠道为实现测绘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提供师资保障。
我们认为,测绘职业教育模式的转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只有深刻认识这种转变,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这些年,测绘职业院校及相关单位已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保持了测绘职业教育良好的发展势头。我们想,有测绘同仁的积极探索、辛勤工作,测绘职业教育必将取得更大进步,也必将为测绘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