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度103.547651,纬度31.456053,找到啦!”通过GPS定位系统查询,一辆车牌号为川A39730的客车具体位置被锁定。5月15日,在地震中“失踪”了3天的14名台湾游客终于有了下落。得知这一消息后,参与这次营救的人都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地震发生后,因通讯中断、道路堵塞,14名台湾游客下落不明。接报后,成都网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迅速启动GPS定位系统查询,仅用了不到30秒的时间,就锁定了客车的具体位置。随后,救援人员成功将这14名台湾游客全部救出。据了解,5月9日,14名台湾游客从成都出发,5月12日游完九寨沟后,乘大巴赶往都江堰,在汶川往映秀镇方向4.5公里处遇地震。
另一辆车牌号为川R-18901的旅游客车,承载着42名学生和一名教师,也被困在离震中不远的地方,借助所安装的GPS,成功获救。截至昨日,GPS定位系统圆满完成了搜救受灾游客的使命。在这次抗震救灾中,该系统准确及时锁定灾区上百辆“失踪”车辆,协助救援人员找到数千名受灾游客,帮助他们及时脱险。
事后,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成都电视台、台湾大公报、成都商报、新浪、搜狐等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并将此事作为高科技手段在救灾、灾后重建中发挥的重大作用的典范进行推广。
5.12汶川大地震几乎对整个四川都造成了灾害,全川大部分运输企业和营运车辆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成都网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也受到地震的破坏,但工作人员不顾余震的危险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在公司服务的近40000辆营运车辆中有四川的800余家企业的16000辆车使用了其GPS系统,工作人员积极与行业管理部门、运输企业配合工作,对车辆的实时定位、有效调度、协助救灾物资的精确发放。
正是由于该系统的有效使用,使不少企业在此次地震灾害中都能及时查找、从容调度车辆,及时投入抢险救灾,将灾害所带来的损失明显降低。
该GPS系统之所以能够在抗震救灾中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同时还需要经受住自然灾害对通讯信号的巨大影响,这和后台强大严密的技术支撑是分不开的。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服务器的承载量和稳定性
服务器承载量和稳定性取决与系统软件的结构
每台普通PC服务器可承载20000台终端,24*7小时不间断稳定工作
命令执行时间短
普通命令的执行时间小于3秒
GPS命令执行的响应时间小于10秒
GPS设备定位信息到达客户端的延迟时间小于10秒
兼容能力强
对任意型号设备和不同运营商的兼容,以便信息共享
功能定制机制
由于车辆的用途不同,管理者对车辆信息的要求并不相等,采用定制机制,旨在减少系统不必要的开支,并对不同用户所提供的不相同的服务。
在此次地震中,GPS的定位功能对于受困车辆和人员的救援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发挥出了巨大的实际效果,同时我们看到了很多交通的极端情况,也看到市场变化,这让我们对GPS的应用和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和一些思考。
GPS定位功能拯救生命
以往定位功能对客运企业、物流企业而言,其主要用途是它可以便于企业实时获取车辆运行位置、速度等运行指标,这些数据有助于其对车辆进行调度管理,配合上良好的管理机制,可以很好的杜绝车辆超速、串线运营、违规运营等问题,但是从此次地震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在地震发生后很短时间内,运管部门、救援指挥中心、及办公场所遭到破坏的企业都向公司监控服务中心来电,询问车辆情况;未受到很大破坏的运输企业在第一时间都利用自身的GPS监控客户端对企业车辆的情况进行了解,各方机构和企业根据我们提供的具体位置有目标的组织人员进行自救,从而为安装了GPS监控功能的营运车辆得到更及时的救援提供了重要帮助,救援的成功率和准确性都大大提高。
另外,此次地震对私家车市场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地震发生后,由于余震持续时间长,在四川很多城市有车族们很多都选择了以车为家,每天夜晚有很多车辆集中在空旷的地区,在这段时间里人们把车真正当成了家,而GPS让这移动的家有了“地址”、生了根。这在5月19日表现十分明显,当天四川地震局发布余震发生的可能性较大的公告后,通讯拥堵,很多车都开往城外,有些没有来得及通知家人,但是安装了定位功能的车辆,其家人很快就知道了其所在地,也就放了心;另外,大地震发生后,有源源不断的车辆开赴灾区进行救援,这其中很多也是冒着余震进入到危险地段的,安装了GPS监控定位功能的车辆进入灾区会更有保障,也更利于有组织的调度。
长期以来定位功能未受到私家车主的重视,不论是GPS前装市场还是后装市场,车主认知和体验到的GPS主要功能是由定位衍生出的自导航功能和娱乐功能,只有少部分车辆出于防盗的考虑才安装了具备第三方能监控功能的GPS产品。地震后私家车主对于定位功能有了全新的认识,安全意识有了大的提升,这一大转变,将会带来市场格局、产品形态、服务内容和方式的巨大影响。
路况信息与GPS结合将是新的重要应用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GPS延伸功能的潜在市场也在此次地震中让人们更早认识了,这就是路况信息。以往我们对路况信息的认知更多的是限于可以为交通带来方便,而在地震后的救援中对路况信息的掌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救援的速度。在这段时间里,大量的志愿者开赴灾区,我们作为其中一分子也深有感受,由于受灾面大,塌方、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受余震的影响还在不断增加,所以路况信息在时刻变化。通过电视上报道的路况信息不能满足即时性的要求,很多志愿者因此遇到出发时获得的路况信息和实地情况不符的情况,如车到中途又发现某高速路临时封闭、某路段塌方了;还有就是通过电台了解路况,志愿者自发的将自己所经路段的情况向电台报告,再通过电台广播,这能解决一部分即时路况的问题,但是信息量很有限,而且对于不熟悉道路的司机不直观。
在余震的这段日子里,常常会出现城市交通的极端堵塞现象,特别是大家一听说有余震的消息,在成都多次看到所有车辆在同一时间为避震开出城区,这时堵车严重到连自行车都无法前行,如果这时有路况信息的指引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问题。
结合GPS建立应急机制
地震对运输企业的工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它们的高效运转才保障了救援的展开。总结经验我们认为需要建立长效的应急机制:
1、由政府交通部门牵头,建立由救援部门、交警、公安、卫生、测绘、GPS运营商、运输企业、通信运营商等机构组成的虚拟联动救援网。保证车辆时时能定位、企业时时能查询、政府时时能掌握。
2、在GPS运营商、运输企业建立应急指挥小组、应急操作流程;定期开展模拟应急操作;定期对GPS设备定位情况的例行检查;定期对GPS使用的驾驶人员进行培训。地震过去了,我们看到GPS在这次极端事件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也看到了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努力和摸索的方向,作为GPS行业的一员,作为经历了此次地震的GPS企业,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之路上更加努力,以告慰那些在灾难中罹难的同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