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中国 先知先行 会员中心 业界专访 法律法规 行业培训 电子期刊
地理空间项目网  
  首页 项目预告 招标公告 中标结果 行情监测 行业报告 行业动态 电子标书 优秀服务商 供求信息 测绘英才


 
行业分类
GP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报告 》行业分析

经济危机下持续发展的世界商业卫星产业
内容
  文/帕康姆·瑞维龙(Pacôme Revillon) 李炜 欧洲咨询公司(Euroconsult)

  全球卫星产业强势渡过经济危机

  2009年的经济深陷于近几十年来全世界范围内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该危机的根源在于2007和2008年的次级债房贷危机。尽管许多经济观察家认为世界经济已有复苏的迹象,但整体来说经济形势依然脆弱,未来仍旧存在不确定性。

  整体上来说,卫星行业的发展在这一经济困难时期保持良好。包括固定卫星(FSS)、移动卫星(MSS)、地球观测(EO)等在内的各类卫星系统运营商在2009年总体的收入增长趋于近10年来最高水平。 一些卫星运营商甚至因为在轨卫星的容量不足,而无法满足持续增长的客户需求。在经济危机中,卫星产业能够保持强势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该产业相对较长的商业周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前的危机应该会对某些局部市场产生滞后影响,从而可能导致行业增长率在未来的几年内有所减缓。

  部分企业在金融危机中破产,但原因主要是内在的,而不是产业性的

  在过去的一年中,卫星行业中的部分企业申请了破产保护,包括恒星(Protostar)和ICO 北美公司(即现在的DBSD北美公司)等卫星运营商,以及发射服务商海上发射公司(Sea Launch)。在危机爆发前,由于各种技术、法规或商业因素,以上3家公司已处于破产的边缘。经济危机的到来使这些原本处境不好的公司融资更加困难,从而最终导致了他们的破产。

  固定卫星通信市场走强但仍面临几大挑战

  在2009年前9个月中,世界通信卫星业的巨头SES公司和国际通信卫星公司(Intelsat)分别实现了5%和8%的收入增长,而加拿大的Telesat的收入增长率更是高达17%。 欧洲的Eutelsat也在2009~2010财年第一季度实现了11%的收入增长。相对于21世纪初的互联网泡沫经济,商业卫星行业的核心客户主要都是付费电视平台和电信运营商,全球范围内他们的业务都没有过多的受到经济危机影响而且在经济新兴国家还在2009年实现了较高的业务增长。这种增长也得到不断增长的卫星容量需求和价格的支撑,2009年全年74%的在轨商业卫星资源都成功地找到了买家,明显高于2008年同期水平,国际通信卫星公司(Intelsat)的卫星资源使用率更高达85%。

  总的来说,尽管信贷市场紧缩,大型卫星运营商及目前业绩良好的小规模卫星运营商还是可以获得大量融资的。例如在 2009下半年美国卫讯公司(Viasat)通过融资成功的收购了北美地区的WildBlue卫星宽带服务商。国际通信卫星公司(Intelsat)和欧洲的SES分别成功的收购了破产的恒星(Protostar)公司的两颗卫星,香港的亚洲广播卫星公司(ABS)收购了菲律宾的Mabuhay卫星公司。

  不过,对一些业绩平平的中小型运营商来说,为新卫星项目进行融资就要困难得多。 融资的方式现在趋向于更传统的项目融资,资金往往来自出口信贷融资机构的支持,如法国科法斯信用保险集团(COFACE)和美国进出口银行Exim Bank。

  移动卫星市场全球保持增长,并保证了新的融资

  移动卫星产业在2009年也经历了比较稳定的增长,例如业界的领先企业国际海事卫星(Inmarsat)公布了2009年前9个月的收入增长率为8.3%,而其中仅第三季度的增长率就达8.7%。 当然,困难的经济状况仍然对部分运营商的业绩表现产生了影响。 例如虽然公司收入持续增长,美国的铱星公司(Iridium)本年度第三季度卫星设备销售收入剧降。 短数据系统运营商轨道通信公司(Orbcomm)则整体业绩走弱,主要是由于2009年第三季度设备销售收入相对于2008年同一季度出现89%的下降。

  尽管融资市场充满挑战,两家移动运营商均在过去数月中成功地获得了重大融资。 全球星公司(Globalstar)在法国出口信贷机构科法斯(Coface)支持下完成了2009年的全额融资。铱星公司(Iridium) 则成功地找到了位于美国的新投资人 GHL Acquisition从而为下一步新的卫星星座计划融资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移动运营商正积极促销新产品新服务,以从高质量客户那里获得更多收入,同时吸引新客户。 在移动卫星电话领域,运营商在经济危机中更加注重受危机影响相对小的军事领域。 2009年9月,欧星公司(Thuraya)专门针对军事用户推出了一款新手持终端Thuraya XT。 铱星公司(Iridium)则继续向美国国防部为主的用户销售其最新款的 9555卫星电话,而英国业界的领先企业国际海事卫星(Inmarsat)则计划在2010年推出一款新的卫星电话服务,其客户端也直指以北约国家为主的军事客户。宽带服务仍然是移动卫星产业收入的主要增长点,2009年数据传输量在稳定增长。在短数据通信服务领域,全球星公司(Globalstar)在2009年7月发布了新一代针对普通消费者的短数据卫星终端SPOT 2.0。公司正在努力推广这款廉价的卫星通信设备,目前全球已有近万个分销点。

  商业遥感卫星市场继续强势增长

  由于对高清图像的需求持续增长,全球商业地球遥感数据的销售收入在2009年首次突破了10亿美元。 尽管如此,该产业目前仍依赖政府客户,因此主要商业运营商和数据经销商都在努力扩大客户群,增加服务项目,以提高市场份额,开创新的收入增长点。

  诸如DigitalGlobe、 GeoEye 和SPOT Image等运营商已开始努力开发自己的国际分销网络,以满足潜在客户的本地化要求。 以上主要服务提供商同时在数据和图像之外也开始增加注重其增值产品组合以便为客户提供完整的地理信息服务和包括结合航拍数据和进行第三方数据在内的附加服务。

  美国的DigitalGlobe的成功上市证实了投资者对该行业的兴趣,而欧洲的Astrium Services通过对法国的SPOT Image的收购,加上其随后与Infoterra的合作,已形成了一个强大的SPOT Infoterra 集团,该集团可以提供光学和雷达高清图像组成的一整套地球遥感服务。 通过风险投资,DigitalGlobe 和GeoEye两家公司均已分别成功发射WorldView-2 和GeoEye-1卫星,同时Astrium Services也将继续推进SPOT-6 和SPOT-7。

  欧洲咨询公司(Euroconsult)预测未来10年全球将发射260颗地球观测卫星,商业运营商之间在政府项目上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卫星制造和发射市场创行业新高

  2009年对通信卫星制造商来说又是一个丰收年,截止2009年年底,全球销售了共有25颗地球同步卫星。 这已是卫星产业连续第5年实现年度订单超过20颗卫星,也是整个行业的最高历史记录。 2009年的订单量仍以老旧卫星替换和在轨扩容为主。 除将由俄罗斯ISS公司所提供的两颗卫星以外,其余所有订单均为高性能,大容量卫星(如为Intelsat所制造的IS-19 和IS- 20卫星),或为多频段卫星(如为RSCC和ABS-2所制造的Express-AM 5 & 6 )、或为多点波束卫星,如为休斯网络系统公司(HNS)制造的木星号卫星(Jupiter)。

  从供求两方面来说,卫星产业在2009年都有一些新的动态。包括加拿大、阿根廷、巴西在内的几个国家第一次具备了制造新型通信卫星的能力。同时,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也加大了对国内通信卫星系统的支持,如巴基斯坦、安哥拉、老挝、哥伦比亚、玻利维亚、斯里兰卡等。 欧洲、中国和俄国的卫星行业通过提供制造和发射捆绑的销售方案很好地利用了这个市场发展的契机,成功的赢得了如Telkom 3 或Paksat的合同。

  在卫星行业的发射市场,截止2009年底,一共有30颗卫星发射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其中3/4的卫星是商业通信卫星。 商业发射业正处于需求旺盛期,其中美国的国际发射公司进行了7次单颗卫星发射,欧洲的阿利亚娜进行了4次双星发射。

  亚洲卫星市场成为新的产业增长点

  和世界卫星产业一样,亚洲的商业卫星市场在2009年里也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卫星需求主要是由于亚洲地区内卫星直播电视产业的发展拉动的。在2009年内,亚洲地区一共有3家新卫星电视直播商进入市场,卫星电视用户,则从2008年的2500万迅速增长到3380万。

  卫星在电信方面的发展速度在2009年总体不如电视直播方面的速度快。除了中国大陆地区,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之外,亚洲地区内的电信运营商使用的卫星转发器数量没有明显的增长。泰国的IPStar卫星宽带业务业务继续迅猛增长,在2009年除了其核心的宽带业务以外,该公司逐渐的开始为电信运营商提供电信主干线服务。

  亚洲地区的卫星运营商在2009年里也十分活跃。香港的亚洲广播卫星公司(ABS)在2009年内连续收购了韩国的韩星2号和菲律宾的阿吉拉2号卫星。与此同时他们还从美国的罗拉公司订购了新的ABS2号卫星。越南电信也在为他们最新发射成功的越南星积极拓展市场,目前该星在越南国内已经拥有了一个稳定的客户群体,越南电信正在为该星积极的开拓邻国的卫星市场。

  在中国大陆地区,卫星通信产业在2009年再一次的经历了重组。2009年4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正式收购了中国卫通集团,从而把中国的卫星产业链自上而下的有机结合了起来。中国卫通集团计划到2012年一共拥有12颗在轨卫星,到2015年拥有15颗在轨卫星。香港的亚洲卫星公司和亚太卫星公司在2009年里销售额也实现了增长。两个公司都在积极的采购新的卫星用来替代老旧卫星实现业务平稳增长。2009年8月,亚洲卫星成功地发射了亚洲5号用来替代亚洲2号。2009年9月,亚太卫星从欧洲的泰利斯采购了亚太7号卫星用来替代其在轨的亚太2R卫星。

  在2010年乃至今后的10年,随着亚洲经济的高速增长,市场对卫星的需求将逐步扩大,然而,影响商业卫星产业在亚洲发展的最主要因素,目前看来并不是市场的拉动力,而是亚洲各国对商业卫星市场的政策和法规。在中国,卫星电视直播产业目前由于政策的原因还没有得到发展,通信卫星主要还是用来为政府机构和电信主干线服务。如果卫星直播市场能够逐步的打开,欧洲咨询公司(Euroconsult)预计中国的商业卫星市场将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发展成世界最大的市场之一。

  数据来源:

  - 16th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 Broadcasting Market Survey – Forecasts to 2018 (第16版卫星通信与广播市场调查-截止2018年前的预测)

  - 2nd Mobile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Markets Survey - Prospects to 2018 (第二版移动卫星通信市场调查:2018年前的预测)

  - 2nd Satellite-based Earth Observation - Market Prospects to 2018 (第二版地球遥感卫星市场调查:截止2018年前的市场前景)

  - 12th Satellite to be Built & Launched by 2018 – World Market Survey (第12版世界卫星制造发射市场调查:截止2018年全球市场调查)

  更多信息请浏览网页: www.euroconsult-ec.com

  关于欧洲咨询公司(Euroconsult)

  欧洲咨询公司(Euroconsult)是世界领先的卫星产业战略咨询公司。在它25年的发展历史中,欧洲咨询公司(Euroconsult)一共为来自全世界50个国家的560名客户提供了超过350次影响世界卫星产业的战略咨询项目。除了咨询服务,欧洲咨询公司(Euroconsult)还向世界卫星产业的运营商,制造商,发射商,设备商,服务商,投资方,政府机构和国际组织定期提供年度卫星市场调查报告,并组织世界卫星产业峰会。

  关于帕康姆·瑞维龙

  帕康姆·瑞维龙 从2003年起就任欧洲咨询公司(Euroconsult)首席执行官。在公司内部,他主要负责制定公司整体发展战略,并且在卫星电视直播,卫星通信和卫星产业融资方面为欧洲咨询公司(Euroconsult)的客户们提供咨询服务。帕康姆·瑞维龙是国际卫星产业里受到认可的战略分析专家,是欧洲咨询公司(Euroconsult)多本市场调查报告的主编,而且经常代表欧洲咨询公司(Euroconsult)出席各种国际会议。

  在加入是欧洲咨询公司(Euroconsult)之前,帕康姆·瑞维龙曾经在德国航天局和法国的泰利斯宇航公司工作。他拥有法国高等航天学院系统工程学硕士学位和法国高等航空航天研究所的经济学硕士学位。

  关于李炜

  李炜于2007年加入欧洲咨询公司(Euroconsult)。作为分析师,他参与了大量的咨询项目,是数本欧洲咨询公司(Euroconsult)的产业分析报告的主要编写者,并且负责欧洲咨询公司(Euroconsult)在亚洲地区的业务拓展。他的业务领域主要涉及商业卫星产业的战略分析,以及世界移动卫星产业的整体评估。

  在加入欧洲咨询公司(Euroconsult)之前,李炜在法国电信工作,并且参与和执行了国际海事卫星(Inmarsat)新一代数据终端BGAN的市场定位和商业推广业务。在此之前,他在法国数家战略咨询公司参与了不同产业的商业战略分析工作。李炜拥有法国巴黎高等商学院市场行营销学硕士学位,中国首都经贸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并在比利时索利文商学院进修过MBA课程。

 

 
相关资讯:
印度卫星技术赶超中国?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字数400字以内)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以上网友评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地理空间项目网观点
·地理空间项目网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声明:地理空间项目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机构链接: 自然资源部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国家遥感中心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网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中国测绘学会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


Copyright © 2005-2020 地理空间项目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010-62211685(直拨)
Q群1:42720732(已满)  Q群2:60428364(已满)  Q群3:77256492(已满)  Q群4:71897230(已满)  Q群5:100810128
京ICP证 0704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3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