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中国 先知先行 会员中心 业界专访 法律法规 行业培训 电子期刊
地理空间项目网  
  首页 项目预告 招标公告 中标结果 行情监测 行业报告 行业动态 电子标书 优秀服务商 供求信息 测绘英才


 
行业分类
GP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报告 》行业分析

地下管线数据缺乏易伤 呼吁开发“电子地图”指路
内容
  连日来,记者调查发现地下管线屡屡“受伤”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南宁地下管线资料管理缺乏有效整合和统一监管。有关人士呼吁南宁借鉴外地的管理经验,开发地下管线“电子地图”,为工程施工“指路”,避免挖断地下管线事故发生。

  困境:地下管线数据缺乏

  在施工单位看来,南湖污染事件、邕武路扩建工程被迫延期竣工正是南宁地下管线管理困境的缩影。

  “现在,地底下都有哪些管线,具体埋在哪里,没有人能清楚地掌握这些资料。这是工地施工人员在作业过程中普遍面临的问题。”邕武路扩建工程的一位项目经理邓先生说,施工以来,只见过管线单位提供的“管线迁改施工图”,却从未见过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图。在探明管线走向、埋深等情况时,现场进行指导的工作人员也只能提供大致情况,并不精确,因此挖坏管线的情况屡有发生。如同医生为病人做手术,不知道病人的肚皮内器官分布,怎么动刀?

  广西测绘局国土与科技处副处长郑利勤表示,如今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想要减少地下施工乃至地上施工对于地下管线的破坏,熟悉地下管线的埋设位置尤为重要。但由于地下管线涉及多家单位,目前南宁市并没有部门对全市地下管线的完整信息进行过整合。地下管线管理内容零散,操作性差,各部门分管一摊,缺少统一的监管协调部门,导致许多地下管线铺设后,相关单位不能及时提交甚至不提交地下管线资料。

  广西第一测绘院副院长丘小春曾参与南宁市“数字城管”项目的工作。“当时想将地下管线的信息纳入城市信息化管理范畴,但南宁市地下管线普查的工作尚未验收,相关单位没能提供信息。”丘小春认为,地下管线信息的勘测和整合涉及公众利益。勘测普查花的是纳税人的钱,但要每个部门都把数据拿出来与其他部门共享却很难,因为勘测普查的经费是相关的负责单位“争取”来的。

  “现有法规和部门规章,缺少对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监管机构的规定,很多问题存在真空。”南宁市城市管理局市政管理科李海满表示,目前国内虽有《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等管理规定,但这些条例只对地下管线的规划、设计、施工、档案管理等环节进行了规定,而涉及地下管线监管、探测、信息管理与共享应用等内容,尚找不到相关的法规内容来支撑。

  试点:在五象新区建“市政综合管廊”

  建设部门认为,地下管线总体资源状况不清,要解决目前地下管线建设混乱问题,首先必须对基本情况进行摸底,但当前普查工作困难不少。

  业内人士认为,更大的难处在于不同管线主管部门的各自为政。据了解,目前地下管线,包括自来水管道、煤气管道、电信、网通,以及近年来还在不断增加的各种管线,这些管线分属不同政府部门或企事业单位,互相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协调。而且,各个行业对地下空间利用的要求、时序不一致,导致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出现重复、无序甚至混乱的现象。

  由于城市建设加快,城市地下管线种类骤增,铺设新管线,或者其中一条管线发生问题时,往往要将马路“开膛剖肚”。频繁地开挖自然会增加事故发生的风险。新建一幢大楼,排水管肯定要拉出来,电缆线肯定要铺进去,没有事先预留的管道空间,只能挖开地面。对于这种久治不愈的城市通病——“拉链式”修路,业内人士呼吁,建设共同沟管地下管线。

  当前地下管线基本上采用传统的直埋式。解决这一问题国内外较为先进的做法是,建设地下管线共同沟,也被称为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它犹如一个大口袋,将各种公用管线收入袋中,同时留有供检修人员行走的通道,甚至可以开进维修车辆。共同沟内排水、消防、电气系统、监控设备、通风、照明等附属设施一应俱全。

  据了解,2004年南宁市曾提出建设地下管线共同沟的建议,但由于投资太大,涉及的相关部门和企业太多未能施行。

  李海满说,为了解决“拉链马路”的情况,南宁市将在五象新区开展地下管线“市政综合管廊”的试点工作。在“综合管廊”里,可将各种基本的水、电、通信管线铺设好,随着地面建筑的增加,需要增设的管线直接从综合管廊里预留的通道接入。这就避免了在建设过程中,频繁对马路“开膛破肚”,大大降低城市的建设成本,减小对周边环境和交通的影响,也便于政府部门掌握地下管线情况,进行统一管理。该工程的初步设想是由政府出资建设,管线单位“进驻”管廊后,向政府支付一定的管理费用。

  同时,李海满也透露出一些担忧:“在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的建设上,上海和昆明做得较好,但也出现了一些管线企业不愿进入综合管廊的情况。因为租用管廊需要支付一定的管理费用。要做好地下管线的管理工作,还是要靠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支撑。”

  建言:地下管线统一监管是关键

  广西绿城水务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认为“最好是建立相关的沟通联系机制,有关部门加大对违规施工单位的监管和处罚力度”。同时,地下管道建设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这样才能减少道路开挖的频率,以及管道被破坏的情况发生。

  相关管线单位呼吁,应建立市政管道施工信息的沟通联系机制,施工单位在办理开工手续前,应及时通知相关管线单位,尽量避免因施工单位的野蛮施工损坏相应管线设备,以确保管线安全。

  “建立统一的地下管线监管机构或许是防止地下管线受伤的有效方法。”郑利勤表示,地下管线分管单位太多导致的协调问题、管线档案信息不共享等,都可以通过建立统一的机构解决。与此同时,加快地下管线数字化建设,也是改善地下管线安全的主要手段。

  郑利勤介绍说,目前很多城市都在进行数字城市的建设,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搭建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各部门、各单位提供的信息可叠加在这个平台上,从而达到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的目的。作为一个完整的城市信息数据库,地下的情况和地面的情况同样重要。目前,南宁还未建成这样一个平台。

  “若能在地理空间框架的基础上,叠加全市地下管线的信息,各政府部门可避免一些重复的勘测工作,发生事故时也可更快、更准确地展开联动。”郑利勤说,如此可降低管线被挖破事故发生的几率。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字数400字以内)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以上网友评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地理空间项目网观点
·地理空间项目网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声明:地理空间项目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机构链接: 自然资源部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国家遥感中心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网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中国测绘学会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


Copyright © 2005-2020 地理空间项目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010-62211685(直拨)
Q群1:42720732(已满)  Q群2:60428364(已满)  Q群3:77256492(已满)  Q群4:71897230(已满)  Q群5:100810128
京ICP证 0704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3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