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成功发射。
在举国上下为“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欢呼雀跃的时候,有一群人内心无比激动,他们就是总装备部某大地测量队的官兵。
作为参与探月工程测绘保障的一支尖兵部队,他们默默无闻地为探月工程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如果说“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是放出去的风筝,测控信号就是放风筝的线,那么测控站的天线就是指挥这些线的手。随着探月工程不断取得进展,对大地测量保障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地测量队的官兵在2005年完成了北京某地大型天线安装任务,2006年完成了远望三号航天测量船的标校任务。
艰辛,无法拒绝的挑战
在国内的测控站中,位于北京某地的测控站是探月工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测控站。测控站有一个直径50米的大型天线,是指挥“嫦娥一号”、发射测控信号最大的手,它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测控天线。2005年1月,大地测量队接到去北京某地为探月工程安装直径50米大型天线的任务,这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天线安装任务,涉及GPS测量、大地测量、精密工程测量等多个专业,在当时又没有任何资料可以借鉴,工程的难度非常大。这次任务时间跨度长,从2005年的年初受领任务到结束,历时将近一年,他们经历了春夏秋冬。大地测量队的官兵面对挑战,不怕苦和累,历经艰辛,表现出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2005年7月北京经历了最热的酷暑。作业工作区在宽旷的野外,四周没有任何可以遮阳的地方,唯一能提供阴凉的就是一把遮阳伞。工作台四周全部都是金属,温度达到60摄氏度以上。尹伯杰、翟晓峰两个人一天就喝掉了二箱矿泉水。测量官兵的衣服从早上起来穿在身上到晚上工作结束脱下来,从来就没有干过。 随着天线安装的进展,工作平台离地面是越来越高。十月的北京已是天寒地冻,特别是时间越来越紧,每天都必须要进行夜间测量。寒风每天都在伴随着测量,作业人员身上穿着厚厚的棉衣,在几十米的高空被风一吹,就像没穿衣服一样。由于要操作仪器不能带手套,一天下来手都是僵硬的,筷子都不会拿了,所以后来每个人改用了勺子。随着工作面的升高,每天测量后测量队员腿都是僵硬的,必须互相按摩后才能走出工作台。 2006年8月,队长马国元、工程师王策带队去上海参加远望三号航天测量船的坞内标校任务,为了赶进度,全部人员分成三班作业。白天测大地控制点,晚上一个小组进行船坞内标校作业,另一个小组进行天文测量。马国元和王策分别跟班作业,经常是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白天必须不间断工作12个小时以上,几十米的标校塔上没有任何可遮阳的地方,测量官兵们还要用自己的身影给仪器遮阳。晚上天文测量时,蚊虫叮咬特别历害,有的同志身上出现了皮肤溃烂。由于天气炎热水土不服,再加上连续工作时间长,有的同志出现拉肚子、感冒等病症,但大家都是把药装在身上,一边吃药一边工作,没有一个人影响工作进程。“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测量精神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精度,航天测绘的生命
航天测绘,地上失之毫厘,天上差之千里,大地测量队的官兵都有视精度如生命的意识。 每一次测量获得的测量数据都要反复计算。因为任务重、时间紧,测量分队的官兵就加班加点。探月天线由数千块面板拼成,他们知道,哪怕有一个极小的粗心大意都会给天线安装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有一天晚上,到九点半全部工作都做完了以后,大家以为可以收工了,这时,高云飞突然说这一组数据有一点不太对,大家立刻跑过去查看数据,发现有一组数据有点误差,但是在允许范围之内。这时,负责安装的公司负责人说,既然是在允许范围之内就算了吧,大家工作一天了,都这么累,早点回去休息吧。中队长孙助龙说:“我们要把问题找出来,知道在什么地方出现了误差,把今天测量的点位全部重新测量一遍”。这时,大家把整理好的仪器又重新架了起来,从头开始把当天测量的400多个点位又重新测量了一遍,到第二天凌晨三点半总算是找到了误差出现的地方,这时大家才放了心。 在对远望测量船进行标校的时候,每一次测量数据都必须经过操作员、计算军官、队长三人的审核,他们知道这种谨慎是对事业的负责。队长马国元经常晚上加班加点计算数据,繁重的工作使他的视力急剧下降。就是凭借着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大地测量队的官兵在探月工程中总共测量了20多万个点位,没有出现任何差错。
奉献,军人无悔的誓言
中队长孙助龙去执行任务时,妻子刚刚怀孕不久,正是需要人照顾的时候,而他一去就是半年,爱人只能独自在家,为远方的丈夫默默祝福,期盼他能平安、顺利完成任务,早日归来。对丈夫的思念只能通过电话来诉说,但有时连一个电话也很难通上,因为孙助龙要加班加点整理资料。为了不影响丈夫的工作,妻子只能把这份思念深深地埋在心里。 2006年8月,工程师王策带队去上海执行远望测量船标校任务时,妻子马上就要临产,他让老家来人把妻子接回老家生孩子。在同一个车站,这边刚刚把妻子送上回老家的火车,一转身就带队去执行任务了。等他完成任务回家见到孩子时,孩子已经两个多月了。 对平常人来说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而对测绘官兵们来说这没有什么值得惊讶的,在心里只有对妻子、孩子和家人的内疚。虽然如此,可是为了“嫦娥”探月工程,大地测量队的官兵无怨无悔。 由于保密的需要,在每次任务完成后的庆功宴上,他们只是默默的喝下了庆功酒,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他们知道自己只是探月工程的一颗小小铺路石,“嫦娥”飞天需要他们这些铺路石。奉献,是测绘官兵无悔的誓言,已经写进了这些好男儿的军旅人生。 这是一个光荣的集体,总装备部驻洛阳某部大地测量队荣立过两次集体二等功,先后出色地完成了“神舟”一号到六号飞船的发射飞行和回收试验的大地、天文测量保障任务,现在又完成了“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某测控天线的安装和远望号航天测量船的标校任务。他们将继续发扬“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精神,像无数个甘于奉献的军人一样,托举光荣与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