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阐释】
地理信息产业是以现代测绘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综合性高技术产业,是采用地理信息技术对地理信息资源进行生产、加工、开发、应用、服务、经营的全部活动,以及涉及这些活动的各种设备、技术、服务、产品的实体的集合体。
地理信息产业包括了与测绘、地理位置相关的各类技术所形成的产业资源与产业活动。既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产业、卫星定位与导航产业、航空航天遥感产业,也包括测绘与制图业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的专业应用,还包括基于位置服务(LBS)、地理信息服务和各类相关新兴技术的集成与应用,以及产业活动全过程。地理信息产业是信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信息产业”一词首次出现在1995年11月召开的“地理信息系统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上。国家测绘局杨凯在题为《关于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的有关问题》的大会报告中,对地理信息产业的概念、测绘业与地理信息产业的关系、地理信息产业的基础建设等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1996年11月,在国家测绘局建局40周年之际,江泽民同志作了“加强测绘工作,发展地理信息产业”的题词。自此,发展地理信息产业成为测绘部门的重要任务,地理信息产业一词开始在政府的有关文件和研究报告中广泛使用。
在国务院200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加强测绘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和开发利用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发展地理信息产业”。地理信息产业首次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从国家的高度来推动这一产业的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型期,地理信息产业也正处在蓬勃发展期间,部分事业性单位参与了市场和产业活动。结合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将参与地理信息产品研发和技术服务的事业性单位纳入产业范畴。
【产业分类】
按照产业活动采用的主要技术,可将地理信息产业分为测量产业、地图出版产业、卫星导航定位产业、遥感产业、地理信息系统产业五大产业,每个产业市场又包括技术市场、产品市场、信息市场和劳务市场等。
按照产业结构分类,可将地理信息产业分为产品和服务两大类。其中,产品包括应用系统所需的各种设备和设施硬件、地理信息数据和软件,以及各种存储介质的地理信息出版物等;服务主要包括地理信息工程服务、地理信息增值服务和咨询三个方面。
【产业要素体系】
地理信息产业化体系的构成要素包括基础要素(项目或成果)、主体要素(企业)、目标要素(市场)、政府要素(战略、法规和服务)和资源要素(人才、资本和信息)等方面。产业化体系的诸方面构成了地理信息产业的要素体系。因此,地理信息产业构成包括产业实体、市场、产业政策、地理信息资源、教育与人才、标准与法制、资金、用户、技术、产品和服务等要素。
【产业链】
地理信息主要产业活动包括硬件制造、数据生产、软件开发与信息服务。其中:地理信息产业的硬件制造属于制造业;数据生产活动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库建设、地图出版、数据服务和数据应用等环节,这些环节构成了数据产业链;软件开发的核心竞争活动为技术研究、系统设计、产品开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服务主要有地理信息应用工程集成、软件销售和运营、咨询和培训,以及其它地理信息增值服务等活动。
地理信息产业活动从核心技术研发与数据资源建设,到工程应用,再到销售、咨询和信息服务,形成了较长的产业链。
一、产业上游:数据采集及其核心技术是产业的源头和上游。数据采集是地理信息产业的基础,也是产业链的基础环节。数据采集包括测量(如大地测量、地籍测量、房产测量、管线测量等)、遥感数据采集、卫星导航数据采集等。地理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是产业活动的起点,技术的产业化围绕着地理信息产品的生产、开发和应用进行,技术产业化的结果是商品化的地理信息产品和服务。地理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对产业发展起决定作用。
二、产业中游:地理信息工程应用位于产业的中游,是对上游提供的数据资源和技术成果的集成应用。目前,地理信息工程应用领域几乎涉及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如国土资源、生态环境、城市规划、房产、交通、铁道、统计、公安、紧急事务处理、经济规划、农业、林业、海洋、军事等。地理信息工程在企业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如设施管理、电信资源、电力、通信等。地理信息工程应用对产业上游的数据提供和技术深化提供了需求驱动力,同时也为地理信息产业的深化发展提供了基础,开启了发展空间。
三、产业下游:地理信息服务位于产业的下游,包括在现有产品和技术基础上进行的各种营销服务、技术和软件的培训和咨询服务,以及数据服务等,是对产业上游和中游的拓展。地理信息具有非常强的渗透性,为许多其它信息技术(IT)分支提供空间信息资源与空间分析功能,如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CRM)和各类管理信息系统等可嵌入地理信息,又如定位服务(LBS)、室内导航、车载导航、手机导航、智能交通(ITS)等都是地理信息技术的拓展。地理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和深化了IT技术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