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中国 先知先行 会员中心 业界专访 法律法规 行业培训 电子期刊
地理空间项目网  
  首页 项目预告 招标公告 中标结果 行情监测 行业报告 行业动态 电子标书 优秀服务商 供求信息 测绘英才


 
行业分类
GP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业界专访

陈国达----世界著名的地质学家

内容
    陈国达(1912~2004),男,汉族,广东省新会县人,1928年考入中山大学预科理学部,1930年升入本科地质系。1934年毕业后入北平研究院当研究生。取得学位后,先后在两广地质调查所和江西地质调查所工作;1945-1952年任中山大学教授;1952年后历任中南矿冶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所长等职。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国际矿床大地构造委员会副主席。他的主要贡献是创立地洼学说,地洼成矿理论,发现和阐明大陆地壳的第三构造单元活化区,把大地构造理论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自1859年,J·赫尔发表地槽学说的思想这后,1873年J·D·德那进一步发展了这一学说。这一学说的传统观点认为,地过发展的形式仅有地槽区和地台区两种基本构造单元。1956年,陈国达教授根据我国的大量实际资料,分析了地壳继相对稳定的地台阶段之后又重新强烈活动的事实,突破地槽学说的羁绊,从各方面论证并明确提出了这是地槽、地台以外的第三基本构造单元,称之为活化区。为了表达这种构造区里面所持有的一种地洼盆地,并强调其与地槽、地台区并列的一级大地构造单元,1959年又称其为地洼区,从而建立了完整的、系统的地洼区概念。
  陈国达教授是世界着名的地质学家,曾任中南矿冶学院(中南工业大学前身)副院长,中南大学学术顾问、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所长,国际地洼构造与成矿研究总中心主席,国际矿床成因协会矿床大地构造委员会副主席兼地洼学组主席,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8年起为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陈国达教授最突出的贡献是于1956年发现大陆地壳的新构造单元──地洼区,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壳体大地构造学,发展成为地洼(活化)构造理论体系,在国内外广泛运用于找矿,取得显着成效。地洼学说的诞生被列入世界科学技术史年表。

 

机构链接: 自然资源部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国家遥感中心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网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中国测绘学会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


Copyright © 2005-2020 地理空间项目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010-62211685(直拨)
Q群1:42720732(已满)  Q群2:60428364(已满)  Q群3:77256492(已满)  Q群4:71897230(已满)  Q群5:100810128
京ICP证 0704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3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