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中国 先知先行 会员中心 业界专访 法律法规 行业培训 电子期刊
地理空间项目网  
  首页 项目预告 招标公告 中标结果 行情监测 行业报告 行业动态 电子标书 优秀服务商 供求信息 测绘英才


 
行业分类
GP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业界专访

“首届中国应急管理信息化高峰论坛”ESRI中国副总工陈非表示:推动信息共享是关键

内容
  日前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中国应急管理信息化高峰论坛上,ESRI中国副总工陈非表示,要在应急中应用地理信息技术,首先应该推动信息共享。

  以下为访谈全文:

  记者:您怎么看GIS在应急系统建设中的作用?

  陈非:事实上,GIS目前的应用非常广泛,从传统的测绘、国土到地震、水利、环保、卫生、公安等与应急相关的行业都有应用。对于突发事件来讲,相关的人、物、事件、机构都与地理信息息息相关,所以我们认为GIS已经成为应急的基础设施,是建设应急管理系统所必须依托的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以广泛应用在灾害发生前、发生时以及发生之后的各个时期。在灾前,地理信息系统提供的基于空间位置的分析模型可以为防灾减灾提供定量化的分析,能够集成和整合外部分析模型,综合考虑各类物理致灾因子和承灾因子,进行脆弱性和风险评估分析,形成有效的灾害预测计划,为防灾减灾提供支持;在灾害发生时,GIS技术不仅为应急的决策指挥提供统一的基础地图底图,还可以进行人员疏散等相关分析,为应急管理的多方协调,领导决策提供支撑;在灾害发生之后,地理信息技术可以用于灾情的信息采集,物资调配分析,帮助灾后重建。

  ESRI一直很关注应急系统的发展。从最早的SARS,到08年的汶川地震,今年的玉树地震,以及前几天南方爆发的洪涝灾害,ESRI都积极参与其中。汶川地震发生时,我们的技术人员正在四川地震局的机房里,所以在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就参与其中;玉树地震后,我们西安办事处的领导带领技术人员第一时间赶赴青海,帮助相关的政府部门进行抗震救灾的支持;前几天江西发生的抚州洪水决堤,ESRI为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建设的应急制图系统,在很短的时间内提供了灾情所需的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为领导全面了解灾情,进行决策提供了支持。

  记者:你们的数据从哪里来,因为今天上午有一些专家也提到数据的共享和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你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呢?

  陈非:一些基础的地理数据都是由各级测绘部门提供,他们负责各级比例尺的基础数据的采集、建库工作。但是实际上在应急里面需要的,不光是基础数据,不同的灾害发生的时候需要从相关的部门获取专业数据。比如说地震了要找地震部门,发洪水要找水利部门等等。应急办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协调,本身是没有数据的。所以要在应急中应用地理信息技术,首要的难点就是如果能够得到这些来自不同部门的信息。我认为要想实现这个目标,要从国家机制建设和技术两个方面来进行。

  现在国家一些政府部门已经在开展空间信息共享方面的建设。比如测绘局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就是把原来基于数据层面的共享转变为基于服务方式的共享。这种共享不仅仅是测绘局自己来共享,还需要其他的部局也来共享自己的专业数据。整合多来源的空间信息,才能为重大灾害的应急管理提供支撑。所以我觉得,要建设应急系统,共享必须先行。

  记者:你们公司就GIS产品,你们的优势在哪儿呢?

  陈非:我们是全球最早的一家GIS技术提供商,ESRI一直致力于推广和分享地理价值,倡导并推动GIS文化的建立和发展,并且始终专注于研究开发世界领先的GIS技术、方法和系统,并以此服务于广大用户,诚心诚意帮助用户成功。

  对于应急来讲,最重要的应该是系统的成熟稳定性。ESRI的产品在国内的用户里一直有很好的口碑,在很多大的系统建设中,体现了产品的成熟和稳定。现在各大部委,以及国务院的应急办项目都应用了ArcGIS的产品。这是经过验证的。全球三家稳定运行的在线地图系统,除了微软bing,google map,第三个就是ESRI提供的ArcGIS Online在线网站。

  另外应急系统建设需要很多空间数据,由于我们跟各个相关的政府部门都有比较好的合作关系,所以大部分空间数据库都是基于ArcGIS系统建设的。ArcGIS的数据格式已经成为了事实标准。

  第三点我们有比较完整的产品体系。我们不光有桌面产品、服务器产品、开发产品还有基于移动终端的产品。因此可以满足应急管理的不同系统要求。比如用在移动应急中。

  第四点ESRI一直在技术上投入非常大,一直追随着IT技术的发展。比如最新的RIA技术出现,ArcGIS就很快提供了Flex API和Silverlight API,为用户搭建具有良好交互性和用户体验的系统提供了支撑。例如中央气象台的台风轨迹网站就是基于ArcGIS的Flex技术搭建的,提供了台风运动的轨迹追踪和回放,具有很好的用户体验。所以这是一个比较好的产品,简单说我们的优势就是这些。(新浪科技)

 

机构链接: 自然资源部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国家遥感中心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网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中国测绘学会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