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参加空间信息领域的会议,就没有不提到Google Earth的,但我们也不能不承认,它的确为空间信息服务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模式。但是,空间信息产业是不是走到服务就中止了呢?”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钟耳顺对此有自己的想法。
《2008北京空间信息产业调研白皮书》近日发布, 其中提到,近年来北京市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在数字奥运、防震减灾、智能交通等行业和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白皮书》也指出,目前北京市空间信息产业在发展中还存在企业规模偏小、科研型企业较多、产品过于单一、缺乏市场推广能力、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
钟耳顺认为,北京市空间信息产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不仅代表着我国空间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也代表着我国空间信息产业的发展方向。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技术的完善,为我国的空间信息产业带来了新的思考。
逆向发展
“无论是全球定位系统也好,遥感也好,地理信息系统也好,第一是要制图,第二是要管理,第三是服务。”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钟耳顺表示:“不过,空间信息产业并不能止步于服务这一环节,接下来我认为应该是控制。控制是空间信息技术发展的高级阶段。”
他给记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再过20年我们会看到无人驾驶汽车,这样的汽车多了就需要用到空间信息技术,要建立虚拟控制平台。“对于行业来说,这是非常大的挑战。”钟耳顺认为。
记者在日前举行的北京首届空间信息产业论坛上看到,宽敞的会议大厅里座无虚席,大部分听众来自产业界。他们的目的不单单是借机宣传自己的产品和找到合作对象,更多的是要从交流中理清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有专家曾预测,未来5年,我国空间信息产业市场规模将达1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增长达5000亿元以上,形成巨大的产业群经济效益。此外,近期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投资计划,包括公路、民航、铁路、电力和能源等,这些建设几乎都将用到空间信息技术。同时,国家测绘局也将出台措施降低空间信息产业准入门槛,这都十分有利于空间信息企业抓住这一难得的“逆向发展”机遇。
地理信息系统、现代测绘、遥感、卫星导航、地图出版等都属于空间信息产业的范畴,“众多的领域组成了空间信息产业的大系统,但这些小行业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很多领域之间是有交集的。”钟耳顺对《科学时报》记者说。
空间信息产业是一个高速增长的产业,据统计,在国外其产业增长率可以达到15%,国内可以到20%,远远高于其他行业。
近期,很多产业受金融危机冲击,行业预期普遍下降。但一项调查表明,业内人士对空间信息产业普遍抱有强烈信心,超过74%的被调查者认为少量会受到冲击,但整体影响比较小;88%的人认为行业潜力巨大。
在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郭子祺看来:“空间信息产业对政府部门和公众服务的应用将更加深入,向社会各行业的渗透速度将加快;基础数据的获取与共享将得到更大的发展;基于网络的空间信息服务以及个人移动定位服务将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