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中国 先知先行 会员中心 业界专访 法律法规 行业培训 电子期刊
地理空间项目网  
  首页 项目预告 招标公告 中标结果 行情监测 行业报告 行业动态 电子标书 优秀服务商 供求信息 测绘英才


 
行业分类
GP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报告 》行业分析

商南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内容
    商南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的秦巴山区,地处鄂、豫、陕三省八县结合部,地质构造复杂,极易诱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是陕西省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县(市)之一。截止2008年底,全县有地质灾害点202处,危及1631户8164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该县的矿产业在本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境内已发现各类矿产38种,131处矿产地,大型矿区4处,中型矿区5处,小型矿区10处,矿点112处。由于部分矿山企业急功近利,只注重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矿山环境的保护,导致矿山环境遭受了较严重的破坏。为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近日,笔者在该县地质环境监测站干部陪同下,走访了部分矿山企业,调查了解了该县地灾防治工作及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情况,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地灾防治工作及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情况调查

    近年来,商南县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原则,认真履行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职能,通过采取生物治理、工程治理、移民搬迁、退耕还林等有力措施,有效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连续7年实现地灾“零伤亡”。

    作为地质灾害防治的主管部门,商南县国土资源局始终把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多管齐下,严防地灾,县政府成立了以主管县长任组长、总指挥的地灾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和突发性地灾应急指挥部,县国土资源局组建了地质环境股和地质环境监测站,配备了专业技术人员以及车辆、电脑、传真机、卫星定位仪等设备,制定了汛期值班、汛期巡查、应急调查、灾情速报等制度,投资10万元邀请西北有色勘测工程公司专家对全县地质灾害情况进行大调查,并将各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情况以及地灾基本知识等收集在一起,制成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光碟、书本,发放到县有关部门、各乡镇、地灾点,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防灾意识和避险能力。

    建立了群测群防网络体系,明确了地灾监测员210人,行政责任人26人,技术负责人8人,对威胁百人以上的重大级地灾点实行县级领导包抓制,县政府与16个乡镇政府签订“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目标责任书”,各乡镇与202个地灾点签订责任书,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和措施,入汛前对乡镇干部和监测员进行地灾监测知识培训,以提高监测预报质量,发放监测报酬、监测工具,确保地质灾害监测工作顺利进行。此外,还在全县12个重大地灾隐患点设立了警示牌、警戒线,告诫提醒群众时刻保持警惕,防灾抗灾。

    汛期来临之前,县政府发布《防灾方案》和《应急预案》,各乡镇制订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案,县政府实行领导包点制度,全县12处重点地灾隐患点分别落实12名县级领导包抓,国土局实行科级领导包片制度,负责实地监测,落实预防措施、临灾报警、安全撤离等,入汛前组织人员对全县地灾隐患点进行拉网式巡查,检查“两卡”发放情况、监测人员到位情况、临灾撤离路线的安全状况。主汛期,该局领导24小时值班,筹备了抢险物资,成立了7支抢险救灾突击队,会同电视台、气象局等部门,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科学预测预警,为地灾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几年来,全县共成功预报地质灾害19起,避免人员伤亡1030人,避免经济损失197.5万元。多方筹资200万元,先后对水沟中学滑坡、椅子川滑坡等13处稳定性差的地灾点进行了工程治理,对3006人实施了移民搬迁,确保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商南县共有各类矿山企业72家,其中企业产值超过100万元的矿山企业有5家。开采矿种12种,主要有钛、钒、金、镁橄榄岩、大理石、水泥灰岩、瓦板岩、石英等。在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工作中大部分企业做得比较好,但有个别矿山企业环境保护意识差,矿山地质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固体矿渣占用耕地、林地和其他土地;产生的废水、废矿沉淀物造成潜在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为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该县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谁使用、谁补偿”的原则,加强对矿山“三废”的治理以及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最大限度减轻矿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实现矿产资源勘查、开采与生态环境保护基本协调。一是部门联动出实招。县政府制定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建立部门联动机制,组织县国土资源、环保、公安、林业、工商、安监等部门联合执法,深入魏家台、白浪、水沟等乡镇,对矿山采选加工企业进行逐生产工序、逐产排污环节进行细致排查,坚决清理偷排、漏排污染物现象,一经发现,立即依法从严处理。有效打击和遏制了非法排污的违法行为。 二是健全机制保成效。该县建立和完善了工作领导机制和办事机构。建立了联席会议办公制度,各乡镇、各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召开会议,信息共享,密切配合。实行定期通报制度,对在规定时限内未履行部门职责的予以公示曝光。建立督察机制,把督促检查作为促进整治非法排污落实的重要手段。目前已经对违法试生产的企业实施停电、断水,整治活动效果显著。三是加大宣传增实效。为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该县安排工作人员深入相关乡镇走村串户,深入矿区群众家中,采用了印发传单、张贴标语、深入群众家中走访等形式广泛宣传打击非法排污对保护生态的重要意义,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非法排污举报电话。走访矿区群众40户,有效提高了社会和矿区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

    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支持,2007年商南县国土资源局、商南县铬镁材料有限公司联合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对商南县松树沟橄榄岩矿矿区进行了环境调查,申请中央财政补贴治理松树沟橄榄岩矿矿山地质环境获得上级批准,国家专项投资450万元,县财政和企业自筹400万元配套资金。 该工程治理项目在2009年底将全面完成任务。

    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措施及建议

    一是建立健全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法规和管理体系。对现有矿山、在建矿山督促其编制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制定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依法加强对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检查。

    二是严格矿山闭坑报告的审查和报批制度。对闭坑的矿山,要求其做好矿坑、废渣、废水的根治。并限期做好以“复垦还绿”为主的矿山土地复垦和因采矿诱发的地质灾害的综合治理,对于在规定期限内不能达标的,矿产资源主管部门不予批准闭坑报告,并不再授予新的采矿权。

    三是健全矿山生态环境调查与动态监测体系。矿山生态环境调查与动态监测是搞好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要充分发挥各级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和环境保护机构的作用。建立矿山生态环境信息监测网络加强监测预报;建立相关制度和信息交流,及时掌握矿山生态环境的动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使矿山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

    四是严肃查处污染破坏矿山环境等违法违规行为。对污染破坏环境、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尾矿库严重堵塞河道的矿山企业,要责令其停产整顿;对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予以关闭。 全面整治选(治)矿厂,对无合法矿石来源、无政府部门许可的选矿厂要坚决取缔;对未依法征用土地、无尾矿库或未经有资质单位设计建选的尾矿库、污染环境、破坏耕地、堵塞河道的要责令整改,整改不合格的要依法取缔。

    五是明确责任抓监管。为加强南水北调水源地生态保护,从根本上制止矿山企业非法排污问题 ,采取辖区首长负责制和干部问责制,相关乡镇为责任主体,落实“属地管理”,配合执法部门采取行动。县政府把环境违法案件作为考核乡镇年度目标考核工作的重点,经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使企业时刻处于严密的监控之中,非法排污大大减少。

    六是各相关部门要组织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宣传《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林业法》、《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引导,教育群众树立大局意识,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到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上来,统一到县政府的安排部署上来,积极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七是建立矿区监控管理责任制和群防群治机制,从源头上预防破坏矿山环境违法行为的发生。要进一步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公安、监察、工商、环保、安全监督、水利、林业等部门以及各有关矿山企业在矿山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避免因职能交叉造成监管上的疏漏,影响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开展。

    八是实行新建矿山的准入条件,规定新建矿山必须研究论证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供矿山生态环境调查资料、环境影响评价意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等。在矿山开采利用可行性论证方案中应包括水土保持方案、土地复垦实施方案、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生态环境与恢复治理方案,并按规定报有关主管部门审批,方可办理采矿探矿手续。

 

 
相关资讯:
防灾赢在演练--地质灾害应急响应体系建设与展望
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验及问题探讨
三峡坡地地质灾害活动变化趋势及防治策略
宜宾:地质灾害凸显环境之痛
浅谈广西岩溶石漠化形成、危害及防治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字数400字以内)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以上网友评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地理空间项目网观点
·地理空间项目网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声明:地理空间项目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机构链接: 自然资源部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国家遥感中心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网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中国测绘学会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


Copyright © 2005-2020 地理空间项目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010-62211685(直拨)
Q群1:42720732(已满)  Q群2:60428364(已满)  Q群3:77256492(已满)  Q群4:71897230(已满)  Q群5:100810128
京ICP证 0704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355号